银粉百科

大扎撒令内容(大扎撒只是原因之一)

日期:2024-11-10 08:40:02     浏览: 100


与阿拉伯人追求波斯各个教派的改变不同,蒙古人在征服的领土上采用了广泛的宗教宽容政策。旭烈兀征服了巴格达后,遵循成吉思汗的《大扎撒》,实施了宗教宽容政策,这对巴格达的教派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
一、蒙古帝国的基本宗教政策

在成吉思汗的宗教思想的影响下,他的后代对征服地区继续采取宗教宽容政策。这一政策的背后有多方面原因。

首先,蒙古人的宗教宽容政策与他们自身的原始宗教信仰密切相关。蒙古人最初信仰原始宗教,崇拜长生天作为最高神。这种宗教信仰强调多神崇拜,与后来的一神教有着显著不同。原始宗教信仰具有更大的包容性,这使得蒙古人能够容忍不同教派的存在。


其次,蒙古帝国的宗教宽容政策是其外部扩张的必然结果。蒙古人的原始宗教信仰相对简单,而随着对外征服的扩展,他们开始接触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。然而,他们的原始宗教信仰并不能团结各个穆斯林教派。为了维护不同宗教团体之间的和谐共存,成吉思汗采取了广泛的宗教宽容政策。

最后,蒙古帝国急需各种不同领域的人才来维护帝国的统治。作为来自草原的游牧民族,蒙古人缺乏集中管理的经验。因此,他们积极寻找具有各种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来协助帝国的管理。而在中世纪时期,宗教学校是主要的知识来源之一。因此,蒙古人欢迎各种宗教派别的代表来为帝国服务。


二、伊利汗国对巴格达的宗教政策

在巴格达被征服后,伊利汗国根据《大扎撒》的规定,对各种宗教实行了宗教宽容政策,但在实际统治过程中存在不同的倚重。

巴格达拥有多种教派,包括伊斯兰教、基督教、犹太教和佛教等,但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仍占主导地位。旭烈兀和阿八哈统治时期,对基督教的支持相对较强。例如,在旭烈兀征服巴格达时,基督徒在旭烈兀统治地区享受到了特殊待遇,得益于旭烈兀之妻脱古思可敦的庇护。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伊斯兰教文化开始在皇室中占主导地位。


阿鲁浑和海合都则抵制了伊利汗国对伊斯兰教的改变,他们将许多政府职位交给了基督徒或犹太教徒。然而,在合赞汗统治时期,伊斯兰教取得了重大胜利,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,并将其定为国教,许多蒙古大臣也改信伊斯兰教。尽管伊利汗国后期仍然执行宗教宽容政策,但其他教派的地位相对下降。

伊利汗国统治者的宗教偏好根植于维护统治的需求。在蒙古人征服巴格达之前,阿拔斯王朝是一个伊斯兰国家,伊斯兰教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,而基督教徒和其他非穆斯林教派遭受严重的压迫。


旭烈兀建立统治时,他需要利用这些受压迫的非穆斯林教派的支持来巩固新政权,同时为了征服其他国家,伊利汗国积极寻求基督教等教派的支持。然而,这种对其他教派的支持引发了穆斯林的不满,为了平息这种不满并获得更多穆斯林的支持,伊利汗国开始重用穆斯林官员。

此外,蒙古人是一个文明程度较低的游牧民族,而阿拔斯王朝是一个拥有悠久的伊斯兰文明的强大帝国,统治长达500多年。因此,蒙古人在接触穆斯林世界各个教派后,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教派和文明的影响。


需要注意的是,蒙古人的宗教宽容政策与现代的宗教信仰自由有所不同。当今社会的宗教信仰自由强调对所有教派的平等对待,而蒙古人的宗教宽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。与阿拉伯人的宗教政策观念相比,蒙古人的进步之处在于他们能够包容其他教派的存在。然而,在伊利汗国统治巴格达期间,宗教压迫依然存在。

例如,旭烈兀征服巴格达后,对逊尼派穆斯林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,以警示他人。阿合马皈依伊斯兰教后,取消了非穆斯林教徒的特权,并对基督教徒实施了压迫政策。合赞汗皈依伊斯兰教后,也打压了佛教和基督教等其他教派。


三、伊利汗国的宗教政策对巴格达教派关系的影响

伊利汗国的宗教政策对巴格达的教派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。

首先,在伊斯兰教内部,逊尼派的地位下降,而什叶派的地位上升。在阿拔斯王朝统治时期,伊斯兰教逊尼派一直占主导地位,尽管两派之间存在激烈的斗争。然而,旭烈兀征服巴格达后,逊尼派统治被削弱,什叶派得到了宽恕并迅速发展壮大。什叶派在伊利汗国宫廷产生了重大影响。